挂面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及应对策略
发布:admin浏览:2032次
近几年来,挂面这一传统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竞争层级逐步提升,消费者消费理性增强,国家职能部门对产品的标准、制造和流通过程的监管越来越规范,特别是首批中国名牌产品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挂面产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里,我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体会,就挂面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应对策略与大家交流。
一、我国挂面产业发展的现状 总体来说,我国挂面产业仍处在转型期,产业发展水平不高,这主要体现在:
一是产业集中度低。根据统计,我国挂面年产销量为250万吨,(不包括小厂及作坊的产量),而据2006年统计,挂面年产量超过1万吨的仅18家,产销量排前20位的企业的总产量不足全国统计口径数量的25%,这与同属面制品行业的方便面高度集中的局面有明显反差。同时,2007年首次获评中国名牌的八家企业,其产销量更是不足全国统计口径数据的12%。
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在以面食为主的华北区,挂面的产销量大,生产厂和作坊星罗棋布,但产品的品质低,生产水平相对落后,营销方式缺乏创新,消费者理性差。广大南方地区消费量相对偏低,但产品的品质要求高,品种丰富,消费者较理性,其中湖南的金健、克明、裕湘,四川的若男,江西的春思,厦门的兴盛等,均在一定程度上走在了产业发展的前列。 三是政府监控尚处于规范过程中。技术及资金门槛低,“生计”型企业仍层出不穷,企业家的不理性与消费者的不理性均存在,导致行业内竞争不规范,甚至出现“以劣驱良”的现象。 四是产业发展仍处于起动或转型阶段。由于企业规模偏小,盈利能力低,导致行业发展的创新原动力不足。在产品创新上,由于缺乏技术资源和产品推广的营销手段创新,导致业界内模仿成风;在技术装备上,由于受购买能力制约,使机械厂家缺乏创新激情;在品牌经营上,目前为止仍只形成区域性品牌,全国性品牌形成仍然需要相当长的过程。因此,虽然近几年产业逐步向良性发展,但与成熟产业相比仍有相当的差距。
二、挂面产业发展的趋势分析 根据国内挂面产业的现状,依据价值规律对产业发展的作用,我认为挂面产业发展将呈以下趋势。 (一)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产销量呈稳步上升趋势。
(二)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大区域性或全国性品牌逐步形成。
三、挂面产业发展的策略分析
(一)把握趋势,共同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和成熟,必然是业界领先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和成熟,享受成果的决不只是企业本身,而更主要的是社会和消费者。因此,要使挂面产业发展更加顺利,尽量避免其他行业走过的曲折和弯路,我们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行业内要培育共同的价值理念,它是与各企业特有的文化理念和经营理念相辅相成的;
二是要尽量避免非理性竞争,防止因过渡竞争而普遍受伤,在消费者中造成负面影响,给替代品以可乘之机;
三是要着力培养行业整体的造血机能,提高创新能力。
既要有内涵型的产品创新,还要有外延型的推动装备厂家的创新并充分利用其创新成果。四是尽快促成挂面产品国家标准的修订与颁发,一定程度提高竞争门槛。
(二)多盈共生,克服产业发展的共性困难。我认为在目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挂面产业发展将要面临一些共性困难,需要我们携手共进加以克服。 一是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度取决于两个因素,即消费者理性程度和业内企业家群体的经营理念与水平。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对品类的定位,共建良好的品类消费环境,另一方面要努力提升和超越自我,真正成为能引领行业发展的掌舵人。
二是充分利用政府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和消费者关注食品安全的有利机会做大产业蛋糕。要将政府监管力度加大过程中淘汰的小作坊产品的市场份额切割过来,使部分消费者及时成为挂面产品的消费者,共同做大产业规模。
三是共同应对商业业态的变化,营造各具特色的营销力。由于挂面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在技术、资金等方面不可能形成明显壁垒,因此当业界发展到一定层次后必然体现为营销力的竞争。而以现代商超为主的商业业态,对我们的营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考验。如何将现代商业业态为我所用,又不承担过高的成本,是需要我们业界共同思考和认真对待的问题。 四是用创新推动产业跳跃式发展。首先是创新产品,由传统挂面向营养挂面、功能性挂面转变,由烘干挂面向手排面、鲜湿面转变。其次是创新工艺,*大限度地降低资源消耗和提高产出率,杜绝中间环节的浪费和重复加工,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再次是与装备制造企业联手提高设备的自动化水平,特别是提高后段包装的自动化程度。第四是要注意营销方式创新,要因应消费者特性、区域市场特性、商业业态特性创新营销理念,整合营销资源,带动产业发展。*后要注意企业组织结构和流程创新,按法人治理结构改组企业,解决企业发展的组织障碍。